5)九百九十八章 儒学正宗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本来不值一提,但是自'林学领袖'林延潮任侍讲学士后,却有些不一样了。

  不过众人仍不在意,这时候都快过年了,衙门里谁也没想着来年三月会试的事,这样的讨论大概要等到正月以后,衙门开印时再说。

  但没料到天子突然下旨,着此事由翰林院院议,礼部部议各自讨论后,分别上呈御览。

  如此众人就不得不重视了,莫非圣意也是在此吗?

  所以这日翰林院包括庶吉士在内,所有检讨,编修,修撰,侍读侍讲,众学士都在,决定就此议论一个章程来,然后上报天子。

  学士厅里众人各自讨论,众翰林不时讲目光看向上首的林延潮。

  郭正域是林延潮的半个门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事是不是他在背后鼓捣出来的?

  很有可能,林学主张在于学以致用,主张将所学能够经世致用。

  头场的四书五经都是经术题目,至于策问就偏重于致用。

  所以若是策问可以采纳,必对科举取士产生震动,这对于事功之学是有利的,但对于原先沉浸于理学的读书人不利的。

  理学的主张是什么,用东林书院的话来解释'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书不讲'。

  说白了就是注重经义的阐述,但于史,子,集其他之书一概不讲,不谈,不学。

  所以以前有个笑话,说清朝一个老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是倒背如流,但问他司马迁是谁?他不知道,反问司马迁哪一科的进士啊?听闻人家不是进士,还受了刑后,露出不屑之色。

  这也不能怪人家,因为史记不在四书五经之列。

  理学讲究是法先王之道,也就是三代之治,四书五经都是先贤之言,后来程朱都重在阐述或者旧瓶装新酒,用句偏颇的话来说,将古人一千字的东西用自己的理解写成八千字。

  荀子说了一个法后王,就被骂的半死。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如三代,有什么好学?他们有尧舜的一点半点吗?

  董仲舒,王安石提出了自己思想,都被差一点开除门籍,不对,王安石已经被开除了。

  所以郭正域提出的重策问的角度来看,不少奉理学为宗的翰林已是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好你个林延潮,二十五岁成了侍讲学士不说,眼下都居然在朝堂上,以介入科举的手段,暗中鼓吹事功,影响天下读书人,将来是不是要取代理学,抢班夺权取代理学,心学成为儒学正宗?

  你这司马昭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你当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死了吗?

  甚至有翰林心想,什么策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