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章 大幕拉开_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蒙军面对明军的作战,从未取得胜迹,每每都是失败,虽说这里面有忽必烈轻视之原因。

  接到信函继续驻守大都的佟卫华,也开始加紧搜集相关的情报了。

  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离开大都前往漠北草原,这个情报佟卫华从郝经与史天泽等人那里分别获知了。

  郝经与史天泽两人之间很少有什么联系,他们面对佟卫华都是单线联系,佟卫华也绝不会同时与两人见面,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出的,两人都在为大明朝廷提供情报,也都想着能够到开封府城去效力,不过人心隔肚皮,一旦两人见面了,得知相互之间的想法,是不是会出现意外,这是谁都不敢保证的事宜。

  佟卫华如今提供的情报,已经不局限于说清楚事情,还有诸多的分析在里面,这些分析既有佟卫华自身的分析,也有郝经与史天泽等人的分析。

  在接到末哥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情报的事情,佟卫华与郝经、史天泽等人就经过了详细的分析,郝经与史天泽两人都认为,这是忽必烈迫不得已做出的决定,目的就是让漠北草原能够稳定下来,不至于让大元朝廷尾不能兼顾,而且随着这些年大元朝廷逐渐的将重心转移到灭掉大宋方面,漠北草原的海都实力逐渐的壮大起来,已经不是大元朝廷随便就能够剿灭的。

  不过对于末哥与兀良合台的漠北草原之行,郝经与史天泽对于结局的分析略有不同。

  郝经认为,此番的商谈在初期是能够获取成功的,也就是说忽必烈与海都之间是能够达成协议的,可这份协议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毕竟海都看到的是蒙古大汗之位置,而且海都一直都认为蒙古大汗之位置是自身的,在忽必烈真正遭受重创的时候,海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一定会出兵,以真正的控制整个的草原。

  史天泽认为忽必烈与海都之间能够达成协议,而且还有可能驰援忽必烈,形成对明军的打击,毕竟海都和忽必烈都是蒙古人,在蒙古朝廷遭遇到危机的时候,海都是必定出手的,不可能在一边看热闹,唇亡齿寒,一旦大元朝廷和忽必烈被明军完全打败,则漠北草鱼的海都也会遭遇到重大的威胁。

  郝经与史天泽两人的看法出现分歧,这也是很正常的情况,郝经是读书人,历来注重的都是权谋,都是获取到最大的利益,故而他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海都是绝不会放弃机会的,是一定会抓住的,史天泽则是军人出身,看重的是承诺,而且史天泽对蒙古人重承诺的秉性,也是看的很清楚的。

  在寄送给朝廷的情报之中,佟卫华支持的是史天泽的想法,认为蒙古人具有的本性,会让海都做出有利于忽必烈和大元朝廷的决定。

  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的事宜,情报署通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