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遗书(二合一大章)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疆烽烟骤起,部队转入战备,就在张伟上蹿下跳要调走的时候,本来可以平安退伍的他却决定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留在部队。

  如今,在保家卫国的另一个战场上,沂蒙山的又一个儿女血洒疆场,年迈的母亲失去了儿子,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亲。

  张伟是带着十分悲痛的心情给远在齐鲁沂蒙山区的梁连长家里写的信,通报梁连长牺牲的消息,让家属前来祭奠扫墓。

  张伟为了让梁大娘和梁连长的爱人玉秀能够顺利前来,还随信寄去了路费和抚恤金。路费是张伟自己出的,抚恤金部队发放的。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烈士的抚恤金是多少呢?

  听到数字你可能会十分吃惊,当时发放的标准是:师级700元、团级650元、营级600元、连排级550元、班战士500元、民工470元。如果不是战场牺牲而是病故,标准还要再降低100元,由政府一次性向烈士家属发放。

  是的,就只有这么多。虽然有人认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通货膨胀,钱还很值钱,但是这几百块钱也太少了。

  当时城市工人的月工资是36元,因一直不加工资,民间有“36元万岁”一说。照此标准,550元的抚恤金仅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到16个月的工资。

  更直观一点,当时一辆凤凰牌18型自行车元,一块魔都牌全钢手表120元,550元可以买3辆凤凰牌自行车、5块魔都牌手表,在农村也就勉强能买一头牛。

  同样是一条生命,那个时候,一场交通事故中的死者,赔偿金都有3000元。

  以至于后来政府可能也感觉到了抚恤金过于微薄,在次年由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对越作战烈士抚恤金在1979年的基础上各提高300元加以补发。

  然而,对于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而献出子弟生命的破碎家庭来说,亲人骨肉一去不复返,家庭未来的顶梁柱坍塌,这么点的抚恤金简直是杯水车薪。

  没办法,当时国家很穷。

  1979年华国人均GDP只有183美元,排在世界133位,而当时全世界平均GDP是2300美元,华国连零头都不到。

  梁大娘的家在沂蒙的大山里,山里不缺石头,因此房子,院墙,地面都是石头砌成的,看着还算结实。但是低矮的房屋破旧不堪,墙上凹凸不平,冬天一到,凛冽的寒风顺着墙缝吹进来,如冰窖一样的寒冷。

  窗口很小,一扇木板充当了窗户,屋里终年不见阳光,昏暗潮湿。和这个年代的农村家庭一样,家里十分的贫穷,屋内空空如也,房子里只有一张破破烂烂的旧木床和几把木凳。

  张伟所写的信件是被村主任和民兵队长一起送到梁大娘家的,当他们拆开信件读给老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