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影响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岗工人了。

  孙作家走后,没几天张伟就感受到了自己的名气上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首先是有记者找上门来了,张伟开始还很热情的接待了几家,接受了他们的采访,但是很快的就陷入了应接不暇的处境,被热情的记者包围了。张伟还不敢敷衍得罪,不然人家分分钟教你做人。

  记者这波刚应付完,又开始有各地文艺单位,和广播台的长途电话以及信件进来,张伟最忙的一天接了十几个长途电话。

  接着又有三家电视台的人直接找了过来,洽谈电视剧改编的事情。其中齐鲁台的人最有办法,他们请来了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军事顾问,要将《花环》改编成四集电视连续剧,过来就是请张伟帮忙对剧本把一下关。

  人家都把军区的大人物请来了,张伟没办法,只得就范。不过齐鲁台也不错,他们几年后拍摄了《水浒传》,是国内第一个改编古典文学名著的电视台,八集的《武松》成为了国内第一部引得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电视连续剧。

  本来张伟将版权的事情交给孙作家,就是想图个清闲,但是没想到人家文艺制作单位的人这么热情,有些单位非得请张伟参与改编工作,或者提供下创作思路,再不济也要帮忙审查下改好的剧本。

  这不,军区文工团的赵团长也来了,这次真的是团长了,人家已经升官了,将副字去掉了。

  赵团长也不客气,开门见山的就请张伟帮忙,将《花环》改编成《草原女民兵》那样的舞蹈剧。人家也有底气,赵副团长是拿着尚方宝剑来的,他来之前找到了军区政治部,直接让政治部给张伟下达了任务。

  张伟有些搞不清状况,改编成“舞蹈剧”也来找自己是什么鬼?自己连广场舞都不会跳。再说《花环》改编成舞蹈剧真的好么?这倒是张伟孤陋寡闻了,前世《花环》的舞蹈剧由泉城军区前卫文工团在1983年首演,比电影版出现的还要早,当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华国青年报》均有较高的评价,演职人员甚至受到总政和中宣部、文化部领导的接见。

  赵团长是老交情,还带着军区领导的指示,张伟不好糊弄,只好接下了剧本改编的工作。张伟为了舞蹈剧改编顺利,还得经常往文工团跑,和创作编导,舞美设计,艺术指导等进行商讨,张伟变得更加忙碌了。

  就在张伟被记者和闪光灯包围的时候,电影组在他的遥控指挥之下,又陆续制作了几部幻灯片作品,在军营放映之后,虽然没有第一部那么吸引眼球,但是也都取得了成功。

  一部是新闻组的姜干事创作的《智挖“地老鼠”》,取材于兄弟部队的一个真实战例。讲的是某部四连在进攻敌人据守的山头时,发现敌人利用山内的溶洞将大大小小的碉堡联结在了一起,组成交叉火力网,向我军射击。而我军用炮火还击时,敌人就躲进地洞隐藏,十分狡猾。四连战士克服困难,从敌人背后爬上三百多米高的悬崖绝壁,抢占制高点,最终将敌人一举歼灭。其中一名叫做谢华山的战士一个人就捣毁了敌人五个火力点,歼灭了九名敌人,击伤三人,缴获轻机枪三挺,冲锋枪四支。

  一部是张伟提供素材,文化干事于鹏海创作的《神奇的眼睛》,讲的是某炮兵团副营长为了让我军的大炮“长眼睛”,保证射击目标准确,带领一个炮兵观察组艰难的穿过敌人防线,深入敌后,为炮兵指示射击目标的故事。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