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悲剧英雄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抑郁了,似乎也要患上战场综合症了。

  李准在一旁看到张伟手中掐着烟,陷入了沉思之中,就知道他似乎是又想起了什么,也没有去打断他。

  李准知道这部小说几乎可以说是张伟的一部自传,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都是有原型的,就是张伟之前所在的一连连长梁三喜和副连长靳开来。

  李准这次下去调研,也去了张伟曾经当过指导员的那个一连,从那些老兵的口中了解了小说中所没有展现出来的更多,更详细的东西。

  一支烟吸完,张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问道:“李老师,你现在对剧本有什么想法?”

  李准回答道:“我现在对李开来这个人物很感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剧本中增加他的戏份,将剧本改成三主角的形式。三个主角各自代表了军营的某一方面,刘三喜代表了军人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赵蒙生代表了军人的反面,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而李开来则又是军营的另一面,不和现实妥协,郁郁不得志,他的死充满了悲情,我打算把他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这样处理将会极大地提升电影的美学价值,使我们华国一向缺少悲剧精神的传统的英雄主义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张伟想了一下,前世谢缙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电影在上映后备受观众的好评,引起了比小说和电视剧更大的轰动。

  但是在专业人士眼里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缺憾,其中备受诟病的一点就是,电影还是太过于主旋律,过于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将小说中那种对于社会的反思充分的表现出来。

  这也导致《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在金鸡奖的评选上面输给了思想内涵更加深刻的电影《红衣少女》,后者以一个普通家庭作为时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经历了那个特殊的时期之后所留下的斑斑印迹。“红衣少女”更是因此成为了当时年轻人的青春偶像。

  张伟赞道:“这个想法很好,这样会使电影内涵更加丰富,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思也会更加充分。你准备怎么实现这一点呢?”

  李准说道:“小说中李开来这个角色敢说敢为,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有勇气向歪风邪气开火,我准备借他之口来道出社会上,军营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比如说,小说中他说的那句,‘要自费到帝都去上访’,这会让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特权阶层和大众子弟的对立。”“还有他和赵蒙生的第一次见面,直截了当的就说‘下批干部转业,说啥我李开来也得走~为啥~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鸡肋吆,吃起来没啥肉很难啃,嚼嚼没有味儿可又舍不得扔。我李开来不想当这种角色,等人家嚼完了再扔掉。’这段话用牢骚的方式将军营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揭露了出来,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张伟看他对于小说中的情节如数家珍,知道他对于电影剧本的改编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也就放了心,而且不禁有些佩服,谢缙导演找的编剧果然是最顶尖最专业的。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