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章 坦克战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伟在处理完史亮的事情回到山城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张伟收到了从帝都寄来的《当代》杂志第三期。

  这一期《当代》杂志也即将出版了,上面仍然有一篇张伟所写的小说,就是张伟答应坦克连的吴连长所写的那篇文章,张伟给小说起名叫《狂怒》,是综合了东溪穿插战和探某进攻战的一些真实战例加工而成的。

  《当代》一共就发行了三期,张伟每一期上面都有小说发表,都快成了这本杂志的专属作家了。虽然也有其他杂志向他约稿,但是张伟现在和孙哲配合的很好,就没有答应别的刊物。

  张伟虽然思路开阔,提前几十年的知识量让他能够抓住时代脉搏,找到小说的主题和切入点,但是文笔还是比较稚嫩,和孙哲这个老司机没法比,所以他写的小说最后都有孙哲帮忙润色把关,使小说的质量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张伟在投稿前,曾经拿着小说草稿去坦克连找吴连长帮忙看看质量如何,正巧指导员王松也在。

  张伟将一摞草稿递给吴连长,小说有七万多字,吴连长和王松两个人读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读完。

  见他们读完小说,张伟问道:“写的怎么样?你们两位都是坦克兵出身,给提点意见。”

  吴连长抢先说道:“到底是大作家,写的太好了,这样的坦克兵才刺激,不枉我白求你一次。小张,我跟你说,当初我单枪匹马的驾驶坦克冲入敌人阵地就是这种感觉。看到车长李德桂对着电台喊‘向我开炮’的时候,我都快哭了,诶,你这和《英雄儿女》里面的王成一样啊,还有最后那个坦克驾驶员徐森驾驶坦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情景太TM的感人了。”

  张伟点头道:“是啊,我在部队采访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事迹特别突出,很能反映咱们部队坦克兵大无畏的精神,虽然写进小说时有稍许的艺术加工,但是基本上还是没做太大修改。”

  王松指导员也附和道:“是啊,挺真实的,你这主要写的是探某进攻战吧?还有炸桥那一段应该是东溪穿插战时发生的,那两场战斗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具体细节还是知道一些的,打的都十分很惨烈,但是也打出了咱们坦克兵的气势。”

  王松是装甲兵技术学院毕业的,平时也爱钻研军事理论,经常在军区报刊杂志上面发表专业文章,对于这次边境战争中的很多战例都颇有研究,一些典型战例更是如数家珍。

  张伟说道:“恩,就是照着这两场战斗加工而成的,上次和吴连长谈过之后,他跟我提了这两场典型战斗,我特意去参战部队采访了一下,还见到了‘英雄坦克手’徐森。”

  吴连长说道:“我知道的那些也都是平时我们指导员跟我说的,你们俩可以好好交流下,都是大知识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