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章 回京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大处甲一号,这里经常被人称为“西山军区大院”。

  这个位置据说当年还是杨将军亲自挑选的,五十年代时,随着军队机关逐渐正规化,帝都军区下属各新建的单位凌乱的分散在帝都城里各处办公,平时集中起来开个会都困难。于是帝都军区决定在帝都附近选址新建军区大院,将军区下属的各个单位集中起来办公。

  当时地方政府提供了好几处地点,供负责此事的杨将军挑选,但是杨将军都不满意。他觉得这几处地点都离城太近,关键是附近还没有大山,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这些将军们就喜欢大山。

  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老一辈们还坚持认为战争时刻都有可能爆发,这也是华国当时发起三线建设的原因,伟人还提出了“山、散、洞”的指示,于是最终杨将军一路向西,选定了在西山脚下来建设帝都军区大院。

  老帝都在清朝时就一直有着“胡同文化”,建国时统计当时帝都有名的胡同有三千多条,以至于当时有“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的说法。

  但是建国后,帝都又兴起了一种特有的“大院文化”。

  在帝都城内,从公主坟向西,沿着万寿路,玉泉路一直到西山脚下,方圆十数公里范围内,空军大院,海军大院,通信兵大院,总后大院,炮兵大院,装甲兵大院,工程兵大院,铁道兵大院等等依次排开。

  此时,从帝都城中往西走,部队大院鳞次栉比,差不多每隔一段就能看到一个有哨兵站岗把守的大门。

  这些大院都是统一制式,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社会,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服务社,礼堂、游泳池、医院、幼儿园、小学、甚至是中学。

  很多军人子女从小就是在这些机关、部队的大院里面成长起来的,接受着“大院文化”的洗礼,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什么都有的大院,就是帝都。

  王硕在《看上去很美》一文中说过:“这一带过去叫‘新帝都’,孤悬于帝都旧城之西,与老帝都号称文华鼎盛一时之绝的七百年传统毫无瓜葛。”

  《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些影视剧,都是描述六七十年代时帝都大院子弟生活的影视作品,在后世,帝都部队大院出身的子弟基本上撑起了华国娱乐圈的半边天。

  公交车到了西山脚下,张伟提着自己特意准备的礼物下了车,经过哨兵的一番查验之后走进了军区大院,按照记忆中的指引找到了家门。

  张伟回来之前给家里打过电话,但是没有具体说回来的日子。

  张伟已经快六年没有回家了,自从他16岁离开家去秦省知青下乡开始,就一直没有回过帝都。

  张伟离开家时,父亲还在被批判调查,家里就只有母亲和妹妹两人。六年间,包括上次负伤住院,他就见过母亲三次,而且都是母亲去看望他。

  张伟的家住在军区大院后面的一座二层小洋楼里面,他敲开家门,开门的是妹妹张梦雨,她已经放寒假了。

  张伟在记忆中搜索着妹妹的形象,他离开家的时候,张梦雨还是个小屁孩,只有六七岁,现在张伟从她身上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影子了。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