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章 守墓人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经有十四个政权陆续在此建都。

  在近现代时期,秦省在华国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这里是革命圣地,是伟人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商络在陕南,这里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当地人的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和陕北有着很大的不同。

  按照华国南北划分习惯,陕北属于北方气候,干旱少雨,而陕南则是属于南方气候,较为湿润。另外陕南的语言更接近川鄂地区,饮食上也是以大米为主,和以面食为主的陕北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省的南北就有如此大的区别,足见华国之地大物博。

  商络市因境内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张伟和战史编委会的同志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底了。他们一行一共三人,除了张伟之外,还有文化科的冯干事和年后才从连队里面调上来的摄影干事赵卫国。

  张伟他们没有去当地的军分区,而是拿着介绍信直接找到了山Y县的人武部,当年那场大战就发生在山Y县东南七十余公里的漫川关镇。

  山Y县人武部是正团级单位,主要负责当地的征兵和民兵、预备役的管理工作,他们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过来采访的同志,因此还挺重视,特地给张伟他们派了一辆车,并且让熟悉当地环境的一名司机来协助他们。

  张伟三人在招待所住了一晚之后,就在这名司机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漫川关镇,漫川关战斗遗址就在当地的云岭村一带。

  那场战斗发生在1932年,距离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亲眼目睹过或者经历过那场战斗的村民至少已经都是六七十岁的高龄了。

  张伟他们在镇子里面住下,白天就到战场附近的村子里面去采访,晚上回到镇上整理材料。几天的时间内他们一共采访了四五十位当年目睹过那场战斗的村民,获得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张伟他们还专门去战斗的关键所在张家庄垭口实地考察了一番。

  张家庄是一个簸箕形的高山盆地,垭口是这里通向西南的一个小豁口,左右两侧是对峙的高山,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据当地村民介绍,当时的战斗不是以枪声打响的,而是直接以手榴弹、刺刀开始。

  张伟让赵卫国拍摄了很多照片,此地到现在还能依稀辨认出一些残存的工事,这些都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构筑的防线。

  随着采访的进行,那场发生在五十年前的战斗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也渐渐的清晰起来。

  1932年冬天,红四方面军两万余人在战略转移途中被敌人五个师四万余人包围在了漫川关以东的云岭,碾子坪,康家坪,板庙,万福之间的峡谷之中。徐总指挥率军向敌人薄弱的北部突围,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全军从张家庄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