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9蒸包_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0章429蒸包

  “你去的时候不是带松子回来了吗?你大伯怎么还给?现在肉这么金贵,你大伯还往这寄。唉,你大伯那边怎么样?”张桂芳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唠叨着。

  “我去的时候,那边还好。我看看信里怎么说。”包袱里塞了一封信,压在了松子下面,唐植桐拿出信仔细看了起来。

  报喜不报忧,不仅仅是孩子对父母,也存在于部分亲戚之间。

  唐文邦没有像王静文奶奶那边的亲戚那样诉苦、哭穷,在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

  家里种的白菜快收了,加上唐植桐送过去的鱼、黄豆,和哥俩打到的野猪,虽然定量不是很足,但今年能过个好年,让唐植桐不要惦记。

  香肠是用小野猪的肉做的,嫩,松子是自己上山摘的,虽然都不多,但别嫌弃。

  最后才在信里问家里是否都好。

  唐植桐捡能说的跟张桂芳说了一下,将信塞进了口袋,扔到空间里。

  可不能让家里知道自己进山浪了一圈,还扛了头野猪回来,否则又该担心了。

  吃过晚饭,唐植桐点着蜡烛在书桌前给大伯回信。

  虽然是托侄子的同事带山货,但唐文邦也留个心眼,在信里说了有多少香肠、松子。

  唐植桐没有称,拿在手上重量差不多,何况他是信任张金波、孔一勤的。

  在回信里自然说道分量不差,并说家里一切都好,切勿挂念,等过年的时候自己再去看您老人家一类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过的平平淡淡。

  唐植桐照常去上学,捎带着送妹妹们上学。

  接放学的活暂时由小王同学接手,因为唐植桐要去“买柴”。

  哪怕冬天来临,由于小两口都上班,只有晚上取暖时点上,烧的并不算多。

  一天一车柴,加上之前囤下的,唐植桐觉得能够两个月烧的,再往家“买”几次,就可以暂时收手了。

  码完柴吃完饭,唐植桐收拾一下,拿上手电筒就往玉器厂跑。

  手电筒是小王同学的“嫁妆”,虎头牌,用两节电池,尾部有个能拉出来的铁环,拴在腰间很方便。

  之所以拿手电筒,是因为现在天黑的早,玉器厂那边不给开灯。

  虽然是废料,但毕竟在厂内,刚开始去捡边角料的时候,唐植桐给看门大爷塞了一盒烟。

  看门的大爷乐呵呵的收了,无非就是给开门、关个门的事。

  玉器厂的原料和半成品都在仓库,有人24小时看守,他压根不怕唐植桐偷盗。

  人老成精,虽然是这么想,但看门大爷还是拿着唐植桐的一盒烟,去给仓管递了两颗,省的他多嘴多舌多生事端。

  唐植桐则静静的蹲在废料边上,用手电筒挨个检查,碰到好的就攥手里,扔空间。

  现在就这条件,没有强光手电,只能用这种手电凑合着。

  若不是怕被玉器厂发现,唐植桐都想着把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