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9章 出场_狂野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MPEG-4标准,在普通消费者眼里,MP4之后似乎就再也没有新的视频标准了。

  其实不然,1998年之后,MPEG工作组和国际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合作,成立一个名叫JVT的机构,于2003年发布了H.264/AVC标准,其中H.264是ITU-T的命名方式,AVC是MEPG工作组的命名方式,全称叫做MPEG-4part10AVC,只不过这种名称太繁琐了,最终大部分人都只记住了H.264。

  H.264标准使用了很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涉及多项专利,被一个叫做MPEGLA的私营组织掌握,不管是硬件制造商还是流媒体网站,使用编解码器的时候都要交专利费,收费规则比较复杂,比如硬件产品10万台以下不收费,10万台以上每台收0.02美元,视频点播12分钟以内不收费,12分钟以上每次收0.02美元,每家公司每年500万美元封顶等等。

  谷歌为了规避H.264的专利费,2009年收购了一家名为On2的视频压缩技术公司,试图推广他们研发的VP8编解码技术,但是反响不佳,后来发现VP8很适合做图片压缩,于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WebP格式,结果大获成功。

  当初狄野在香港联系了多家律师事务所,除了给两个小红花基金会制定章程之外,还给速龙浏览器以及WebP中用到的各种新技术申请了专利,营造护城河,防止以后被专利流氓勒索。

  “刘老师,你这会不用电话吧?”

  “不用,你要上网?”

  “嗯。”

  狄野在联合工作组的时候,每天都能通过浦江证交所的专线上网,但是离开工作组之后,花园饭店不提供拨号上网服务,所以已经有两天没有查看电子邮件了,心里像猫抓了一样难受,等电脑开机之后,发现里面已经装好了浏览器和邮件客户端,于是立刻插上电话线,开始拨号上网。

  在Modem令人牙酸的叫声中,狄野忍不住嘀咕道:“真是旧习难改,居然这么快又患上了网瘾。”

  “你说什么?”

  “没什么,我在看电子邮件。”

  研发小组那边风平浪静,发过来的邮件都是一些技术问题,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马克·安德森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答应带艾瑞克·比纳去德国,唯一让狄野意外的是,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微软的邮件。

  邮件是一位名叫托马斯·里尔登的人发过来的,自我介绍是IE浏览器的项目经理,从伯特·波斯那里得到了CSS的文档,对此很感兴趣,希望能在德国的W3C会议上和他当面交流。

  “看这样子,微软大魔王终于要出场了。”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