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进展_狂野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仓,设置了91.30价位卖出,80.00价位买入的交易策略。

  按照这个设置,等到4月19日那天,日元汇率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5000万美元将会变成6亿多美元,到时候再反向操作,把做多改为做空,等到年底的时候,能把6亿多美元变成上百亿美元。

  当然了,上百亿美元只是理论数据,事实上不太可能,不过把6亿多美元翻个两三倍肯定没问题,总而言之一句话,对狄野来说,钱只是一串数字,完全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心思。

  真正需要费心思的是事业,因为事业很难。

  狄野规划的核心事业有两个,一个是开源软件,一个是芯片制造,而这两个事业,又恰好都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其中开源软件的障碍是缺少话语权,芯片制造的障碍是缺乏人才。

  软件行业起源于1970年诞生的Unix操作系统,从1970年到1995年这2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存在感几乎为零,既没有值得一提的技术创新,也没有叱诧风云的商业公司,所以狄野春节前发的那几篇开源文章,在国外互联网上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尤其是当自由软件运动领袖RichardStallman发帖反对之后,很快就无人问津了。

  而狄野为了推广开源理念,决定用浏览器当榜样的时候,又遇到了另一个话语权问题,那就是W3C,W3C是万维网联盟(WorldWideWebConsortium)的简写,成立于1994年10月,由万维网之父TimBerners-Lee领导,总部位于麻省理工学院,专门负责制定web技术标准。

  W3C的成员来自欧美各大顶级学术机构,个个都是声名卓著的专家,不可能听一个中国内地不知名高校学生的话,所以狄野如果想在浏览器里添加各种新技术,然后把这些新技术变成通用标准,就必须挑战W3C的话语权,否则会重走微软的老路——90年代末IE如日中天的时候,W3C和微软互相看对方不爽,互相恶心对方,搞了很多不兼容的标准,把web前端程序员弄得叫苦连天,遗祸无穷。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狄野没有待在鹏城一心一意的研发浏览器,而是跑来香港赚钱以及算计戴安娜,目的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砸钱推广技术,另一方面制造时尚潮流,推动欧美网民以及网络公司跟风炒作,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技术变成事实标准,强迫W3C接受,从而抢夺话语权,让这个时空里的前端程序员免受摧残。

  至于芯片制造缺乏人才的问题,狄野暂时没法解决,因为1995年内地的科研条件以及生活水平比较落后,很难招募到高端人才,而且以举国之力推动的909工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