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正气_符妖:我收录了志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她不是颜如玉,只是一只扑向火焰的飞蛾。

  传说之中,有这么一种读书人,观先贤之道,诚心信服,身体力行,以身贯之。一颗心赤红一片,见君王而不畏,见鬼神而不惧,可称浩然。

  可这世上,读书做官者众,不过以圣贤之道为进身之阶。

  当世宿儒,藏身书斋之中,也不过是校雠注疏,力求还原先贤之道。可魏鼐却觉得,圣贤所处情形,又岂能与现在相比。不要说困守孤岛,就算身处大洲之中,黎民较上古之时,已翻了数十上百倍。

  早已移风易俗,形势迥异,纵然恢复先贤之道,也只是刻舟求剑耳。

  不若去芜存菁,采其精华去其糟粕,借助经籍之中的精华,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他读多了,也发现异常。纵然德沛四海,不过一贤者,去七十二贤甚远,更难比孔孟。

  既然人皆可为尧舜,为什么不能为孔孟呢?

  孔孟虽贤,也不过是以恻隐之心对人。觳觫之牛羊,只不过是引起恻隐之心的道具耳,大抵生民之苦未除,无余力遍诸众生。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释氏都解不了众生之苦,只是许下西天极乐,或以投胎转世、六道轮回安抚之。

  他没能力发这么大的宏愿,救一切苦。他只是想替那些虽有人心,却无路可走的妖精鬼魅,开一扇门。

  他,要做那妖家的孔孟。

  而他的娘子,望着他的背影,一时间有些痴了,眼神烨烨生辉。

  她素手抚琴,魏鼐以歌合之。

  ……

  李修文手里拿着糖葫芦,又进了敕令街。

  这时候的人,也并不是很多。几个挂着‘降妖’的道士,已经不见了身形。应该是去做委托去了。

  这几个缺少空缺,正好被后来的道士补上。他们的实力似乎比上午的那些要强,‘降妖’‘伏魔’‘驱鬼’‘镇邪’几张旗子挂着,还将自己的名号写得极大,用一张横幅挂在摊子顶上,做个横批。

  不过这些人,李修文都不熟,又不可能挨个询问。他也没个摊子,就往老道士那里走了。

  老道见他来了,搭眼一看,手里并无状令,捻须笑道:“小友,事情已经解决了?”

  李修文点头应道:“解决是解决了,但是没有收到报酬。”

  声音说的虽小,但是四周的人都听到了。传出一阵阵轻笑声,之前憋着坏的那几个,像看到什么滑稽戏似的,声音尤其大。

  老道摇摇头,刚想安慰他几句。

  就看到李修文从后面掏出一根糖葫芦,颗颗圆润,让人垂涎欲滴。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路上捡到一根糖葫芦。只是我不好甜食,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真是令人为难!”

  老道的徒弟——也就是那个女相的少年,见着糖葫芦,两眼发直,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

  少年怕自己忍不住,往后转身,面向墙壁坐着。又捏住了自己的鼻子,生怕自己闻到香味。

  见着徒弟的表现,老道赞许的点了点头,他之所以在耳顺之年收下这个弟子。除了看中他的资质,就是因为他能在小小年纪,控制自己的贪念。有此心智,日后降心猿,拴意马的修行,必可一日千里。

  刚想要称赞他两句,一不注意,李修文跑到少年旁边,“我记得是谁想吃糖葫芦来着?”

  “看我这记性,忘了个一干二净。”

  少年的手从鼻子上移开,用力指着自己,生怕李修文看不见。

  打脸来的之快,老道长吁短叹,怒其不争。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