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六章 敦煌的女儿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一个诗情画意充满着华夏风格的名字,这个名字应该适合在中原的烟雨江南中,或者在北方的锦绣壮阔里,跟这片被风沙阻隔的荒漠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这个名字确实大多数敦煌老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名字能看出一个人的家世,这个跟名字好坏,优美与否无关是跟各种层面的家庭环境有关系,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所以一般都会花钱为孩子取一个立意辽阔的名字,比如青云,安邦,忠孝这一类的名字。

  而中层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喜乐,出人头地是次要,所以一般都会花钱给孩子取一个乐居,怡然,长乐这类的名字,还有根据孩子命数请算命先生改命的名字。

  而大多数上层家庭,多是知识分子家庭,会给孩子起一个韵味十足的名字,包含有立意,有期许,也有祝福,比如鲁迅先生一家三子,树人,作人,建人这类比功名利禄高一个境界的寓意。

  启,国维,介石,泽东,寅恪等等。

  锦诗这个名字,一看就是书香门第,有浪漫主义家庭氛围的家世才能取出来的名字,锦绣诗篇,报以黎民。

  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依旧有主张有理想,更重要的是,有自己坚持,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

  祖籍浙江的樊锦诗父母都是高干,出生在京城,后来跟着父母调到明珠长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对历史感兴趣,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当时还没什么人气的北大历史系,成为最早一批的考古学生。

  在北大完成学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学校给她分配到了敦煌,她家里给她安排到了新疆,虽然是临近的两个地区,但是环境却天差地别。

  建国初期,国家对新疆地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新疆地区的环境几乎赶上内地的一些二线城市,但是敦煌因为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虽然过去是重要的丝绸之路,但是国际化工业时代来临之后,让这条路变得犹如鸡肋,所以暂时没有太大的投入计划,敦煌的环境,可以用艰苦来形容。

  在新疆和敦煌的选择中,樊锦诗选择了环境恶劣的敦煌,因为敦煌对于华夏考古界,是一个永远不能磨灭的伤痛。

  而且那个年代,服从祖国安排去最艰苦的环境为国效力,是那一代青年人的主流价值观。

  但是二十五岁做了三天火车到敦煌之后的樊锦诗,现现实环境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风尘漫天不说,干燥的气候让她来的第三天就晒伤了皮肤,住在用黄土建筑的土房子里,整个敦煌的生态环境,似乎都是用土铸就的,就连饭里有时候也带着土。

  敦煌文物研究所因为当年藏经洞的事情在考古界很有名,但是又因为环境恶劣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