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章 涧水悠悠流年长_红男绿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兼会计了。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场区建成地时候,杨伟想了良久,在场区的白墙上,自己刷下了八个大字:自给自足、自立自强!

  八个直径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颇为雄壮,杨伟完成这项工作时候看得是筹躇满志,不过,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经经常耳熟成详地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是一个新的牧场,是一个新的家,也许。更是一个新的杨伟!

  从北京来的6文青,办完了相关的手续,杨伟连着到云城请了四次,才把6文青从云城请到了杨家湾园区,成了营区里唯一的高学历人才,被杨伟唆导着开始给一帮子大老粗上课,学国际贸易出身的6文青,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看得第一本书就是《如何展农村庭院式经济》。不过。这并不影响6文青用浅显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后来杨伟才知道,6文青是陕西人,要说起来离沁山也不远,而且,这是一位从小县城出来地姑娘,不像个城里人,一身娇惯的那些个毛病!

  杨伟,请牧场请了个老师。捎带着也给自己请了个老师!

  生活开始越来越稳定了,让人觉得有点不解的是,杨伟从建场后开始,在场区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编人员每天出操、定时上工、吃饭大灶、统一学习,对卫生、个人内务、言行举止进行了严格地规定,特别禁止打架、赌博、开小差、酗酒、偷拿牧场财产的一些极端恶劣行为。这个混混出身的场长,恐怕对这些事的危害比谁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谁也有过更深刻的教训。要根绝这些。对部队生活无比熟悉的杨伟也许只会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团队。

  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是财富。这次,他是要自己对自己地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来自舜王村、老杨家湾和河湾乡的都是当地的青年农民。都是从修路开始就已经加入到这个团队的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对彼此之间和这个带头人已经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尽管牧场最后给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块钱工资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统一分配,在这个有钱没地儿花的地方还真能都攒下来,和以前一年攒不下一分钱的生活相比,和离乡背井的打工生活相比,这里已经是不啻于天堂了,慢慢地,和新兵入伍一般,都开始渐渐融入到这个新的团队里了。

  家便是场、场便是家,除了在编人员,6续有来牧场落户地原杨家湾和舜王村村民,每户都得到了五千块的安家费,这笔钱,足够在穷乡僻壤里修一座单门独户的小院,而这里丰富的地、草、水源,正是乡下人的最爱,66续续迁到这里的住户到年底已经达到了40多户,杨小孬一家全来了。住户区是单另划出的一片,与场区相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