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一十二章 太原府开办工厂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原府榆次县是一处,太原府祁县是一处,太原府太谷县是一处。

  一方面这些是太原府的核心统治地带,另一方面其背后多少与七大晋商势力存在着关联。

  作为工业派在北直隶境内,用实践行动蹚出来的发财之道。

  如果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善辖区内的百姓民生,投资建设相对风险小的纺织业,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听到工业派太原府同知的汇报,太原府知府刘国韶放下手头的工作,接过整理好的文书,便认真的翻看起来,看着上面整理的各项数据,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出了几丝笑容。

  太原府知府刘国韶点点头道:“不错,不错,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便能筛选出所需的七千余名工人,的确是辛苦你们了。”

  作为太原府知府刘国韶,在太原府所布下的重要棋子。

  如果想要让工业派,真正意义上的在太原府扎下根基,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壮大太原府治下的工人群体,就是这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工业派来说,发展地方工业基础体系,是他们当前的第一要务。

  但这山西地方势力驳杂,其背后更是暗藏着无数的既得利益群体。

  如果想要在这样复杂的环境,真正打开工业派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扶植起一批,绝对忠诚于工业派的新兴群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什么比工人阶层更加可信?

  工业派太原府同知笑着讲道:“这没什么辛苦的,现在我太原府境内什么都缺,可唯独这可用的壮劳力却不缺。”

  “尽管说在前段时间我工业派,在太原府各州县进行了土地分配,但是这中间还是遗留有大批的破产流民。”

  讲到这里的时候,工业派太原府同知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前所未有的严峻。

  “只是知府,有一点下官需要事先讲明,单单是依靠我工业派,现阶段在太原府境内筹建的工厂区,根本就无法满足,分流这么多流民的任务。”

  “这些流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真等到事情出现严峻时刻时,恐再想去抑制他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工业派太原府同知,在地方摸爬滚打也有十余载了,虽说加入工业派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长,但其务实的本质,却是怎样也掩盖不了的。

  听到工业派太原府同知的疑问,太原府知府刘国韶微微一笑道:“这一点你不必担心,本官已经想到了接下来该怎样去做。”

  “既然我工业派接管了太原府的民生,那么肯定不会再让太原府治下,再经历流民肆虐的悲惨情况。”

  “现在对于我工业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这些新增设的梳棉厂、纺纱厂、织布厂尽快开工。”

  “只有这些梳棉厂、纺纱厂、织布厂进入投产状态,那么我太原府便拥有了稳定的基础,更拥有了兴盛的基础。”

  没有人比太原府知府刘国韶的心中更清楚,一旦这纺织行业高速运转起来,会给太原府带来怎样的改变。

  工业派太原府同知道:“现在这梳棉厂、纺纱厂、织布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阶段,只要首批培训合格的工人顺利完成培训,那么便可以顺利进入到投产状态。”

  作为工业派在太原府的二把手,工业派太原府同知手中的权柄不小。

  太原府知府刘国韶道:“既然一切皆已准备就绪,那具体的情况,本官就全部交到你手上了,这中间要是出现任何问题,本官第一时间来找你。”

  “现在太原府需要忙碌的事情有很多,希望我们能够精诚合作,早日让太原府的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为了让工业派的势力触角,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扎根下来,太原府知府刘国韶,在这中间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因此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后,具体的安排部署,必然是需要分交给其他工业派官员全权负责。

  这一点在东林党官员那里,那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存在,毕竟这权力只有握在自己的手中,那才能称之为是权力。

  但这对工业派官员来说,在他们的心中却不在意这些细节,只要能让工业派真正发展起来,不管是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这心中都愿意。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