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七章:渔翁得利(第八更!)_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无法取出,而汪精卫后来暴病身亡也和此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卢沟桥事变爆后,中国进入全民抗战时代,本应该和老蒋一样成为全国抗战领袖的汪精卫,却在这个时候动摇了。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和平运动。

  同一时期,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精卫主持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方所提条件的决议,煽动孔祥熙在日本所提的停战条件上签字。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和。

  抗日战争正是考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韧性,而汪精卫却在胜利前的黑夜悲观绝望,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良知,走向了无法回头的叛国之路。

  事实上对于汪精卫此人,日本方面起先并未重视。因为打一开始日本方面就想着彻底灭亡中国,将中国大6化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和谈不过是为了分化瓦解国民政府,并没有人真心实意的对待汪精卫,而之前日本代表引诱汪精卫叛变时答应的哪些条件也全都是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无奈之下,汪精卫只能亡命海外。

  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以及大日本皇军不败的金身注逐一被打破,中日两国陷入了日军最不愿意进入的战略相持阶段。

  更重要的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已经使得日本国内的经济濒临崩溃,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垮了日本经济,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而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o万人,即使是加上海军也不到25万人,每年军费开支并不大。

  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日军部队不断地扩编,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足足7o多个整编师团以及数十个混成旅团,总兵力已经扩编到了13o万人。战争费用更加扶摇直上,达到了5ooo亿日元这样的天文数字,国债余额从193o年的62亿日元增加到现在的66o亿日元,整个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根据内务省做出的统计,如果两年内解决不了中国战局,那么不用其他人进攻,日本就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战自溃,到时候国内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军队缺乏给养以及作战所需的军械弹药。因此日本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支那问题,或者是另外开辟获取战争资源的通道。

  内务省的报告令日本高层很是吃惊,原本他们心中强大的大日本帝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原本还以为就这样打下去一定可以彻底占领支那的,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只要中国人再坚持两三年,强大的大日本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