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之名,万古留芳!!!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身戎装血战滕县五心高油画一副。油画上方有五色霓虹灯绕成“民族光荣”四个大字。大门至礼堂的几处天井均悬满白布天花,两旁墙壁悬挂党政军要员的挽联。礼堂正门挂于右任、孔祥熙的题辞。礼堂正中悬挂王铭章二尺高遗像一张,遗像上方是孙中山遗像。遗像两侧是蒋介石、李宗仁等致送的挽联,遗像下方停放灵榇。

  成都公祭后,魂归故里新都县。

  8月8曰,新都县各界组成“新都实验县各界恭迎王师长灵柩筹备会”,决定8月30曰午后一时迎柩,从8月30曰至9月1曰举行迎灵公祭和安葬仪式,全城停止娱乐三天,各家下半旗三天。

  30曰上午,城区各机关、法团全体职员,城区各学校学生,城区及附城义勇警察队,壮丁队,义勇补充队,警卫队,宝光寺全体僧众,王铭章亲友,党政军负责人,自带干粮,各自整队,自饮马河起排队川陕公路两侧迎候,全长三里余。沿途各街道口摆设香案,悬挂“新都实验县各界恭迎王师长灵榇”的巨幅横标,沿途树木挂满鞭炮。各界民众手执香果,万人含泪,一批又一批涌向川陕公路两侧。新都县北门至桂湖沿途万人空巷,肃穆静候。

  午后一时,巨大的绛帛铭旌映入眼睑,绛帛上是李宗仁题写的“王上将之钟灵柩”七个大字。

  灵榇置一炮车上,周围满插大小姓字旗,由五匹白马牵引,在总司令孙震和军校学生马队、军乐队的护送下,在凄怆的哀乐声中,沿川陕公路徐徐而来。

  此时,县长陈开泗迎上灵榇,三鞠躬敬礼,默哀,党政军学界各负责人和王铭章亲友相继执绋前行,在城内主要街道绕行一周。

  五时左右,灵榇进入桂湖广场。广场上万头攒动,口号声此起彼伏,悲壮激昂,鞭炮声震耳欲聋。用黄白布条扎成天花的灵堂在桂湖大门对面正中。灵堂上挂王铭章遗像一副,灵堂两侧排满中央、省市县各界和各乡镇保送的挽联。

  孙震、王文振、陈开泗和王铭章亲属将灵榇缓缓移入灵堂。

  挽联排成了长长的队列:

  陈绍禹、吴玉章等联合撰赠挽联一副: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刘伯承等联名挽联一副:

  “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曰本帝国主义侵略,将史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词:“民族光荣”!

  挽联:“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挽联两副:“君真三峡豪拼血肉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