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 教育建设_北美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在二十年内已经使得北美各地大唐国民的文盲率降到了百分之五以下。在华夏地区,塘沽、上海和香港等地都开展了比较有力的教育,并且为在华夏地区全面普及教育做出了榜样。

  二十年来,大量的国人前往沪、港等地大唐开设的学校进行学习,甚至李胜安任上还利用商业优惠,利诱商人将其子女送到大唐学校念书,所以华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第二代已经被大唐所影响,提前完成了接轨。

  白南在第一届总统任期的下半期开始大力发展国家师范教育,目的也正是在这场国家统一完成之后,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普及三万万人民的教育。

  这个投入资金是巨大的,不过大唐并不差钱,凭借其世界第一强国,掌控全球经贸的地位,投资教育虽然经费需求很大,但是文教部却敢下军令状,只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完成大唐华夏地区建立二十万所中小学的伟大目标。

  有评论称搞教育不应该蛮上硬上,应该审慎考虑,步步为营。而文教部长、巾帼豪杰叶秋懿在之后大唐日报上撰文称,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建设可以用筹划和运营来衡量,可是对每一个国民个体来说,不管他她接受的是怎样简陋的教育,只要他她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对他她而言可能就是更广阔的人生。我们大唐建设教育产业,不单单是为了国家提供劳动力,不单单是为军队提供兵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每一个国民贫穷的生活条件,去开阔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人格。每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时间都是宝贵的,能尽早使他们受教育,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获得可能的成功。

  叶秋懿的文章引人击节称赞,更带动了一批志愿返乡支援教育的潮流。大唐各地都出现了非政府、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支教组织,打出的口号是,“以我730天时间,点燃730个孩子希望的火种”。730天是两年的时间,730个孩子指的是学生的一个虚数。志愿者们申请前往华夏故乡支教两年,政府和各部门必须给予各种有利条件和支持,不施加任何歧视性政策和设置障碍。

  这种社会反应也是白南之前没有想到的,也大受感动。有人常说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社会,白南虽然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措辞,但是心底大体也是一样的思路。一个温暖的社会首先是建立在物质满足上的,人是自私的,但是当人能够养活自己还略有盈余的时候,善意会激发从而去分享自己的所有。正确的引导和价值观显然也是必须的,从首任总统赵大岭时期一直到白南经营大唐的这十年,这是一根深植于大唐骨子里的文化主轴。一个国家和社会可以现实主义和物质导向,但是不能道德底线和良善。付出和奉献为人所肯定,勤劳和努力为人所敬佩,而一个国家所做的正确的引导,就是确保一切美德得到应有的回报,确保一切丑恶得到应有的唾弃和惩罚。

  这样的国家,则一定是无敌于世的。未完待续。

  北美大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