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十八章 潘帕(三十)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岸本土学者所著,除了那本总结东岸立国以及技术发展历程的《17世纪产业革命》之外,他的行李箱内还有《奥斯曼帝国研究》、《印度洋的贸易时代》、《新大陆植物图鉴》四本书。

  四本书都是大部头,售价不菲,但在东岸境内效率却很好,这体现了东岸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求。这其实也是正常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国力强大,经济富足,人民生活水平高,这自然会催生对于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

  书籍、报刊只是一方面了,事实上在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细分市场上,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以莫氏家族的海雕乐器厂为例,该公司生产的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类乐器已经成了国内广大中产阶级热捧的事物。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钢琴这种昂贵乐器的销量极好,为海雕乐器厂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而在普通家庭,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中阮、古筝等乐器的销量也非常不错,对那些平日里在十月大道或博览会大街上班的城市中产阶级而言,给自己的孩子买上几件乐器,空闲时间学习一下,陶冶陶冶情操,也是不错的事情。也许,未来他的孩子还能凭借这些才艺俘获一些女孩子或男孩子的心呢,不是么?

  最近几年,海雕乐器厂生产的各类乐器,也已经成规模地出口欧洲。如今伦敦的上流社会,但凡有这方面心思的,哪个不以买一架海雕牌钢琴为荣?他们对这些来自文明灯塔的乐器非常推崇,甚至就连曲谱都买了很多,会弹奏《秋日私语》的人在伦敦社交场合一般都很拉风,受到许多人的崇慕。

  马车在当天晚些时候抵达了永淳乡,金达莱拿出介绍信和证件,直接住进了合作农场内。住在这里鸡声茅店,金达莱还是十分满意的,让打小生活在家族经营的农场里,对农场生活并不陌生的他感到很亲切。

  他在住宿的农舍旁边看到很多菜畦,里面种了东岸常见的各种蔬菜,尤其是辣椒,种类繁多,让人垂涎欲滴。他和农场的管理人员也交谈了会,得知这些蔬菜长势良好,这证明土壤没有任何问题,养分是充足的。

  农场管理人员同时也指出,如果不做任何养护而疯狂种植的话,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层肯定会变薄,言外之意要么休耕施肥,要么使用昂贵的化学肥料。金达莱对此表示理解,化学肥料不可取,还是靠休耕及种植固氮的作物来解决。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又去了稍远处的麦田参观。农场管理人员趁机向金达莱这位农业部的特使诉苦,说本地降水量一般,又非常缺少地表径流,这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的限制。他的意思,还是希望农业部重启搁置多年的引水计划,即把安第斯山脉上多得实在不像话的水引到干燥潘帕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