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五十八章:永垂不朽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服了几天药,几人的脸色都有些隐忧,杨溥感慨发声:“当年臣刚刚录进翰林院的时候做翰林郎伴驾御前,那时陛下尝尝理政至深夜,天不亮就醒,御医多次劝谏,陛下言‘江山社稷之重,不敢懈怠丝毫。’以此为拒。

  今日得见陛下愿意安心将养圣躬,说明我大明总算是到了四海承平、蒸蒸日上之日,也说明我等为臣子者,足可以让君父省心,这是对臣等最大的肯定啊。”

  同是姓杨,连这拍马屁的套路和水平都相仿。

  朱允炆哑然失笑,倒也不以杨溥之媚而存偏见。

  做臣子的不拍皇帝马屁,那才是说不过去。

  一行人走了能有大半个时辰,便是来到了东胜卫城外的英烈陵,到了这里,大家伙的神情都端肃了起来。

  戍守陵园有一个百户的精兵,即使是见到朱允炆来了,也并没有产生骚动的和任何杂音,仍旧眼神专注的盯着正前方,只是把自己的身板,挺的更加笔直了些。

  陵园是一扇拱形门,且高且宽,门头为石刻的大字。

  “大明民族英烈陵。”

  门头的左右两侧竖着刻了两行大字。

  “民族大融合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

  这两句是当年朱允炆亲笔提的,肯定了盛庸和几万将士,与马哈木、阿鲁台等人通力合作,携手抵抗帖木儿的东征,并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为了保护草原各部族的安宁,盛庸和三万余名大明健儿,不惜牺牲掉自己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明海纳百川,团结和保护各民族的伟大胸襟。

  朱允炆在门口肃立了一阵后,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迈步踩着一级级的台阶,向着陵园内进入。

  双喜、刘铮、杨溥等并京营、漠庭大小武官数百人紧紧簇拥着。

  “当年盛将军奉命为燕王争取时间,以四万骑硬撼十余万敌,杀至险些尽墨,这才有了一战定乾坤,开我大明北疆万世太平。”

  一行人走过一排排的墓碑,直到最后来到山顶,这是一处宽敞的亭台。

  亭台的中心树立着一块巨大的丰碑,详细介绍了盛庸的生平和他的功绩,最后是一句朱允炆亲写的落款。

  “拯救草原各部的伟大的民族英雄盛庸将军灵寝!”

  这座墓碑由一个小旗负责保卫,每每换班,在左右两旁时刻都站着两名护卫的兵士。

  朱允炆从右侧的长案上取了三根细香,燃起后郑重其事的微微鞠了一躬,身后众人则无不脱下头盔,深鞠一礼。

  礼毕,朱允炆上前将香插放进去。

  “所谓居安思危,越是生逢太平,越是要珍惜太平,感念太平之不易,感恩英烈之伟大。”

  朱允炆郑重其事的说道:“所谓英雄,不过也是一群普通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一样脆弱且只拥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而他们之所以是英雄,便是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会勇敢的顶上去,为身后的同胞亲人,将一切危险重担扛起来罢了。”

  说罢,朱允炆注目又站了片刻,才折身走到一旁的长案边,抄起一根狼毫,挥洒间写下了四句短词:

  “兹念英烈,高歌长行。

  魂断埋骨,魄归青冥;

  山河易貌,草木秋荣。

  维尔英灵,永照大明!”

  虽说水平拙劣不堪,但却是朱允炆真情实感,众人观之,无不感受到皇帝在看向这座英烈陵时,眼神中那浓浓的深情与悼念。

  朔风很冷,但所有人的心,却是暖的。

  (伟大的人民英雄与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