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五章 秋粮的大丰收(一)_逆明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毫无疑问是一个丰年,整个大明都洋溢在丰收的喜悦当中。

  这个重要的时节,三种新粮的收成究竟如何,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好奇。

  由于甘薯马铃薯和玉米的收割时间比传统水稻和小麦要晚十几天,所以百姓们得以在收完自家的粮食后,时时刻刻关注三种新粮的收割。

  “传言说新粮来自于南洋,是洋人的产物!”湖北,一群百姓休息之余,在一棵大树根底下闲聊。

  “确实如此,播种下去的时候,大明日报报道过几次!”

  “也不知道产量如何。”民以食为天,这才是这群百姓们最关心的。

  “想必应该比我们种的这些普通粮食高一些吧,大明日报不是说了吗,播种的时候,皇上下了皇榜,出二两银子一亩保底收购。”一名百姓分析了一会后说道。

  “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保底收购啊,真令人羡慕!”一名百姓感叹道。

  众人无奈叹息,可惜他们这里是湖北,而不是南京城周边,根本没有种植的资格,他们没有那么好的机会,除非等到天下推广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拿到种子。

  不说全国各地百姓们的议论,南京城周围,那些种植了新粮的百姓们同样好奇新粮的收成究竟怎么样。不过,南京城周围的百姓们虽然好奇,但有朝廷承诺的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他们到半点不担忧。

  南京城周围的百姓们悠哉悠哉的又等了十几天,终于,轮到他们种下的新粮收割了。

  对于收割新粮,朱慈踉早有准备,时间一到便在大明日报上面刊登新粮收割的方法。并且为了保护新粮的产出,朱慈踉还派出了锦衣卫在各个新粮种植的地方照看,预防有人偷偷将新粮藏起来。

  这也是逼不得已的,朱慈踉还想要大规模推广到全大明里去,可不想刚收上来就被疯狂的百姓偷没了。

  不是朱慈踉不相信百姓们,而是他太清楚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三种新粮的产量了,连最次的玉米也是亩产七百斤以上,甘薯和马铃薯更是绝对过千斤的存在,百姓们视粮食的产量如生命,一旦三种新粮的产量出来,百姓们必然会为此疯狂,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原来甘薯和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一个百姓在看到大明日报上的新粮收割方法后,稀奇的道。

  说是收割,但除了玉米,长在泥土里的甘薯和马铃薯都需要锄头来挖,或者用牛来犁。

  随着一头黄牛拉着木犁地在一块甘薯地犁了过去,新粮个收割正式开启。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大明粮食产量的开始,大明很可能会因此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同时,也是一场暴风雨即将吹向泉州郑家的开始。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