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75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_大英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印度是英国的前殖民地。英国有理由表态,美国则没有这个理由,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很好,和印度的关系并不好。

  美国给老父亲装逼的机会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在加勒比海附近开展古巴导弹危机的博弈,美军上下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这让将精力集中于西半球的美国,无暇东顾亚洲方向的形势。

  同时,在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成为了美国重要的战略盟友,因此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外交立场,美国便不敢轻易给予印度大规模的军事援助。

  于是肯尼迪最终采取外交上的声援,对英国用皇家海军来装逼的动作采取了默认。

  事情的发展到了这一步,世界舞台的荣光可能必须要分给英国一点了。

  是一点么?古巴导弹危机明明是在英国的推动下走向了缓和,苏联人都是这么说的。

  肯尼迪竟然想要推翻这个在明显不过的事实?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过艾伦威尔逊此刻没有和逆子一般见识,在国防部一顿翻箱倒柜,艾伦威尔逊在蒙巴顿元帅的关怀下,找到了九个旅的二战存货,这么大的装备自然是不可能经过空运的,要制定一个周详的计划,从英国本土出发,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最终运往印度。

  虽然装备还没到,但是这不耽误先宣布,很快英国外交部就宣布将要对印度援助足以武装九个旅的先进装备,至于多么先进暂时还是机密。

  当然这一项声明也不是全部都支持,英国现在对印度的态度比较有分歧。

  从之前泰晤士报的报道就能看出来,一方面英国希望展现一下宗主国的爱护,另外一个方面也毫不掩饰看到前殖民地倒霉的幸灾乐祸。

  这种态度的形成非常复杂,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外交部宣布马上援助印度之后,英国舆论又是一变,一方面肯定了英国援助的正当性,另外一个方面则认为印度人不管拿到什么装备,都不能改变已经战败的命运。

  英国坚定站在印度一边的声明虽然堪称掷地有声,但经过了外交部和国防部的讨论,大概两个月之后,印度人才会见到还没装船起运的援助。

  “相信全世界都看到了大英帝国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对一群记者的包围中,艾伦威尔逊一副极尽升华的状态道。

  “艾伦爵士,不知道有人认为,战争的起源是麦克马洪线,你怎么看。”

  “哦,非常尖锐的问题。确实是有这么一条线,但这条线是随手一划。是否具有效力,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艾伦威尔逊直接推卸责任,那条线又不是他划的,他确实划过一条线,果阿的威尔逊线。

  冲出了记者的包围,艾伦威尔逊即刻返回了白厅,在诺曼·布鲁克的面前才恢复了平时的淡然,“艾伦,你觉得什么时候采取实质性的支援合适?”

  “战争结束之后!”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回答道,“我们可以抽调一个连的部队,搭乘战略运输机降落在新德里,一旦停战了,就让他们扛着米字旗,打着援助的名义降落在新德里机场。”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