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7章 困守孤城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拖到四天,退到最后一处大营,退无可退之时,也就是王累抵抗结束之日。

  赵云稍微两个冲锋,益州新兵整曲整曲地倒戈投降,王累试图约束军纪,倒也没被自己人背后砍黑刀,但却被逃窜的乱兵踩了几脚,受伤昏死过去。收编完后赵云在降将的指认下,把王累俘虏了送去医治。

  赵云这也是严格遵照刘备在他出发前关照的战俘政策:对于世食汉禄之人,如果死硬帮助刘焉不肯投降,那当然没的说,算是背叛朝廷。就算不杀,至少俘虏之后要削职为民。

  但是对于被刘焉从庶民中提拔起来的人才,人家没有食过汉禄,没受过朝廷恩惠,心中没有朝廷,那就留条性命以观后效。

  毕竟刘备自己也是出身贫贵,血统是高贵的,但小时候家境钱财很贫穷,他能够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也愿意给忠心侍主之人一个机会。(刘备丧父之后、十五岁以前,很穷,这个没疑可。有钱是他叔赞助游学之后)

  或许这就是刘备一贯接地气的用人观吧,也是他笼络人才的本能手法。

  十月初七,赵云击溃王累后,进一步占领了武阳县,这也是犍为郡境内最后一个刘焉手中的县了。赵云的部队在成都平原穿梭而过,刘焉根本拦不住他,也不敢拦,只能缩在县城和大营里摆出防御姿态。

  三天之后,来去自如的赵云终于在绵竹附近与自北而来的张飞合兵一处,这几天他闲着,也不忘继续改造、收编那些散落的青羌兵、叟兵俘虏,兵力反而越打越多。

  另一侧的张飞军因为接到了高顺、吴匡,本来就多出高吴二部大约两千京师北军的精兵,又收编一点张任等人的部队,挑选真心被刘备洗脑愿意反戈的。

  所以,当张赵合兵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总兵力,已经从出发时的两万人,膨胀到了两万五千人。还有更多零散的地方降兵,战斗力不行临时动员的,张、赵都懒得带,以免行军太慢拖累了速度,就留在本地转入防守。

  又过了几天,大约十月十五日,跟刘焉的最终决战日终于要来了。

  此前坐镇江州的刘备,也在七八天前听说了决战的消息,所以带了一些嫡系人马前来助战,在十月十五与张、赵会合,亲自督战这最后一战。刘备大约也有五千兵力,多半是幽州兵和板楯蛮——

  这些部队本来是要防守江州周边各处要害,防止刘焉反扑的。但既然张飞赵云推进那么顺利,反扑也就不存在了,刘备那点战略预备队闲着也是闲着,防守工作就交给新降军接手。

  如此一来,绵竹平原上得刘备军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人。

  刘焉军的总兵力,原本一直预计可以集结十一万人,但既然近万人的青羌、叟兵提前损失了,王累断后时的一万益州兵也溃散了,所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