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3章 处置玉玺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大义名分方面,孙坚也只是外镇太守,来雒阳比关羽晚,救火也不是他救的,东西也不是他找到的,怎么看都不用通知他。

  但朱儁不一样,首先他是孙坚的老上司,跟皇甫嵩、卢植平辈,是匡扶大汉的三杰,而且他作为拨乱反正的河南尹,有接应诸侯联军上洛的功绩。朱儁对于雒阳地区有天然掌管权,这地方发掘出来的东西,就算不给他保管也要说一声,才显得坦坦荡荡。

  朱儁很快被请来了,关羽就在第一现场,直接跟朱儁摊牌:

  “朱公,我军掩烧宫人尸首、防治疫气,得了此物,似为传国玉玺。如今天子蒙尘,此神物想必是不想落入十常侍与董卓之手,才天意隐遁两年。既是天意,也不便立刻归还朝廷,当于驱除董贼之后再还,朱公以为然否?”

  朱儁眼神一下子瞪大了:“传国玉玺?不会有错吧?让我看看。”

  赵云小心翼翼地解开给他看了一会儿,朱儁想来想去,应该没有问题,诚恳答道:“确是此理,此物当于驱除董贼后归还朝廷。”

  关羽拱手:“既如此,我等也实不相瞒。关某虽以汉中太守之名起兵助袁公路、孙文台并力讨董,实为受吾兄征西将军之命,这一点朱公应该也看出来了。

  吾兄之所以不亲自讨董,只为当初北出陈仓时,受车骑将军皇甫公劝诫,让他注意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免被人误会入京勤王是行七国之事。他这才在使中郎将李伯雅劝谏下,想到了‘行善不留名’的两全其美之法。

  但今日既得玉玺,关某不能自主,还要带回汉中与兄长商议存留之法。朱公若想以河南尹身份代朝廷保管,还请去汉中商议——由此南下南阳、走上庸道回汉中,也不太远。”

  朱儁慎重想了想:“我虽为河南尹,董贼走后多日,我也不曾发现此物,想必是天意。而且司隶残破,百姓残余不过二三十万,我麾下剩余士卒不过数千。

  如若董贼知道此宝重新出世,我又如何保得住。还是交由征西将军暂时代为保管,借蜀道险远,定能使董卓不敢妄图。何况征西将军曾任宗正,在宗室暗弱之时代为保管,本就是朝廷成法。”

  赵云心细,在旁边建议道:“既如此,倒是好办,但还请朱公与我等设坛盟誓。云长兄可代表我家主公宣誓:待天子不被贼臣挟持之日,便将此玺归还朝廷。

  而将玉玺交由征西将军保管,也当是上洛的讨董诸侯与拨乱反正的河南尹公议之论——这也是为朱公好,只有这样设坛盟誓了,董贼知道玉玺不在你处,才不会再派兵东来残害司隶。”

  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好帮还留在司隶的朱儁免祸。

  朱儁想了想,举一反三:“幽州牧刘虞也曾任宗正,且为时最久、威望最高,可惜太远。刘焉也曾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