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6章 有钱大家赚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享受其利不用考虑反哺兴修工程的人。而目前规划的‘乐山堰’可是本朝刚刚修的。

  李素要是省了这个钱,未来也会导致国家财政经济混乱,大家都占便宜,还是定个规矩比较好,反正李素只要有利润空间就行,合法赚钱有什么不好。

  他想了想,连忙认错:“大王说得是,此事前无古例,我竟不知如何类比,未来凡是官修水利后、民间兴建水力作坊得其利的,是该分摊其支出。

  这样吧,我看兴修水利之利有三,灌溉消弭水旱之灾为首。先秦都江堰未成之时,成都旱涝交替,根本不配称为天府之国,所以防灾为首,当占一半。而航运之利为次,算三成;水力再次,算两成。

  不如,以后就让受益于水力的工坊商户,承担两成的修河钱粮,在修好的水利设施中也占股两成。将来如果出售工坊,或者迁徙不再经营,也可将工坊执照与水利股份转让其他商户。而承担股份者,如遇数十年后水利设施需要维护翻修,也要按股本承担翻修款项。

  便如这都江堰,虽然修于先秦,可每年枯水要淘浚飞沙堰内新积的淤泥,也要几年修筑加固堰岸。以后这部分的河工钱粮,让沿河所有工坊商人承担两成,蜀郡官府承担八成。”

  李素毕竟是经历过那么多官民合办的历史的,在历史书上记载的清末洋务运动里,这样的工程数不胜数,所以信口拈来。

  刘备一听,果然非常公允,商人承担两成修河款,政府压力也小不少。

  “此法不错,还是伯雅的心智好使,不逼你一下有时候是真不知道你脑子里还能逼出多少好货——行,看在你主动献策的份上,咱也不计较分成了,就君子一言,两成就两成,从此凡咱益州境内,都按这个比例办理。”

  随着刘备的首肯,李素也算是一言而决又定下了一条大计,从此大汉土地上的官民合办水利工程,只要能找得到民间入股的,都是这么分摊成本。

  李素却是微微苦笑,谈不上兴奋,自嘲地说:“我原先还以为前两年攒下的本钱,再问甄家和诸葛家借点钱,这次可以自己独力吃下‘乐山堰’的一千多座水车工坊了。一下子要承担两万民夫一年的粮饷,看来只好再跟甄家合股了。”

  他自己的本钱不够用了啊!

  当然,也不是没可能独吞,那就要祈祷甄家眼光不够长远,选择借贷钱财给他投资而不是亲自下场投资了。但现在看来,甄家跟着他得了那么多好处,应该是不会看走眼的。

  事实上后来还真没看走眼,甄尧得到消息后二话没说,就让张亮带着两亿钱来跟李素合股了。

  好在,李素始终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他家没有亲戚,就一个老婆一个岳父,一堆下人婢女,实在没有经商的人才。目前这点生意,也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