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17章 用心平而劝诫明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量的水,便于后续施工的时候找平水平面,确保路有坡度而房屋墙壁绝对铅垂,不至歪斜。

  此外,道路两旁还粗略挖了排水沟,既便于在新城区建起来之前,就提前规划好下水排污,也是便于后续盖房子的时候测量。

  这个排水沟的设计,不光有诸葛亮黄月英参与了最后的审查,还听取了罗马来的工程师提图斯的意见,另外马钧也贡献了一部分思路。

  所以,排水沟被修成了与道路平行、但不像道路那样坡度平缓。而是跟街区一样,一段一段有阶梯衔接。

  比如路面应该是没有台阶的,有了台阶轮式车辆就没法通过。城区东西三十丈的距离可能海拔要下降一丈,那坡度就是百分之三左右。

  但排水沟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可以修成每三十丈距离内坡度是百分之一,这样也足够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了。

  差额的百分之二坡度,大约是六七尺落差,就在街区的尽头,留下一个六七尺深的豁口,排水流到这儿之后,会垂直下坠六尺,形如一个小瀑布。

  因为水渠不用像路那样考虑“通过性”问题,这样的阶梯状设计是完全没问题的,怕污水飞溅或者水流砸落的噪声扰民,可以在排水沟的断口处搭建石板的遮蔽,反正几十丈才一处断口,也没多大施工量,成本完全可以接受。

  而排水渠底面修好后,就可以供未来民间自建房屋的工匠有了找平坡度的依据。毕竟目前李素手下只有官方的测量团队有精准的测量技术,集中作业把测量的活儿干了,让后续百姓减少点测量作业量,也是事半功倍。

  同时这样的高度差额,也不至于让道路路面高出两侧排水渠和住房区太多,不会因为掉下路沿就导致人畜摔伤,反正最大的高度落差也就六汉尺。

  汉朝还没奢侈到给路都修护栏、给排水渠都全程盖石板修成暗渠的程度。交通安全只能是靠自己小心,走路摔死也不会有人讹政府路修得不够好的。

  以后如果加盖那些额外安全防护的市政设施,那也是天下太平之后的事儿了,政府帮盖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

  不过,考虑到城区肯定会有的坡度问题,未来的雒阳新区依然会东西走向的街道两侧设坊墙,因为东西向的路相对有点坡度,道旁也不安全,不适合搞商业。

  而南北走向的街大多数没有坡度,适合直接临街开门。李素觉得他既然要鼓励雒阳周边的商业氛围,加上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政治和军事属性,可以考虑放开坊市管制,允许南北走向道路两侧都开商铺。

  这些活儿做完,虽然一座房子都还没盖起来呢,但是雒阳新区的基础已经打好了,颇有现代化城市建设先规划、先做三通一平基础交通设施,把保障性工作公共服务都做完了,后续盖房子才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