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44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付相关技术的专利费。你们想转业经营其他不受产能限制的产业,尽管转。只要出现挤兑,都可以等额转到不挤兑的行业。

  更有甚者,你们如果保守一点,不想扩产,但只要家族还有良田庄园,就可以用这种出现挤兑的抄引,等价缴纳朝廷的租庸调输税。

  那种算上佃户家奴、有几千口人的大家族,按照每人每年租庸调输折一千八百钱算,族中有五千口人,一年缴正税也要九百万钱了。多买两千万钱盐引,也就够交家族两年正税而已,还怕花不完么?”

  王连这个政策解读说清楚后,场内富商们反对的声音立刻低了很多。

  毕竟朝廷想得很细,“出现挤兑就允许转票跨行,甚至折农业税”,这样一来信用担保就更高了。

  换言之,抄引是比钱更高级的存在,想转钱随时都能转,只要出现挤兑,政府收任何税的时候都是认的。

  这下子,很多富商想了想,都盯着盐铁和烧酒这三项明显容易出现短缺的货物,立刻增购抄引,不少人直接在酒桌上就表态要买。

  当然他们不可能带那么多金银随身,有些就拿之前为政府采办物资的契书、拿朝廷还没给付的账款冲抵。

  几样最容易短缺的物资对应的抄引,销售形势立刻大好。

  把这些抄引抢了一遍之后,富商们才注意到几项原本不太注意的、但朝廷也将其标注为“有可能短缺”的物资。

  他们看到,“白瓷抄引”和“白糖抄引”这两项,也被孙乾列为“容易出现提货挤兑,请注意风险”。

  之前蜀地商人很少有买这两样抄引,主要是他们还没大批量见过白瓷和白糖这两种货物呢,也就打算观望观望。

  白糖上个月才在博望县量产,白瓷更是只有试烧成功,但大规模的瓷窑还没建好,产量极少。

  于是便有富商追问:“敢问使君,白糖和白瓷这两项的抄引,为何也归为‘产量有限、容易挤兑’呢?瓷和糖我们益州也有出产,红糖还不至于太贵。

  青瓷虽贵,主要是原先诸葛使君在时,他族中收的‘专利费’高些,但只要给了高额专利费,也是可以民营的。白瓷和白糖如此归类,不会故意制造稀缺么?”

  孙乾示意大家安静,好整以暇地回答:“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年朝廷确实也缺钱,而这两样东西,分别是司空和诸葛府尹所发明,这点也不必觉得意外了吧。

  他们愿意为朝廷分忧,说他们预计未来几年这个产业也就年产二十亿钱、年税数亿。如果没有人认购这些物资的分销抄引的话,他们愿意垄断认购十年。

  一旦他们垄断认购之后,朝廷会规定,未来十年天下人都不许生产这些东西,要转卖的话,也得从李家或者诸葛家那儿连货和抄引一起买,独此一家。

  众所周知,之前朝廷实施的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