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63章 三十而相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走一遍,让杠精无路可走,杠无可杠。

  ……

  李素心里预演着剧本,明面上小心按着流程走,终于很快熬过了朝议环节,董和已经退场,轮到刘备顺从众议,让常侍宣读“临时起草”的旨意。

  “朕践祚之始,正朔初明,远人惶惑,天下板荡未已。当此国难之际,幸得股肱辅弼……”

  一番文绉绉的台词,把李素的文治武功再历数一遍,最后定论,

  “……今特复丞相之职,拜君为丞相,君其勿辞……”

  李素等旨意读完,按流程谦虚:“臣出身寒微,祖无余德。丞相之职,非但荷国之重,亦百官表率也,德薄者不配其位,乞择有德者居之。”

  刘备因为旨意已经读完了,所以也不会再让人另写一道旨意。这第二遍劝,就只是口头的口谕,但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会让写纪的史官写下来的:

  “高祖起于泗上亭长,萧何起于沛县掾吏。朕亦起于中山县尉,而卿起于中山掾吏。萧何可为相,卿亦可为相,何来德不配位?”

  刘备这番话还是偷换了一点概念的,他自己虽然少年织席贩履、入仕起步是个县尉,但他毕竟已经是汉室宗亲,他就不存在“祖宗无德”的问题。

  而刘邦和萧何都是祖无余德的,当然刘邦靠后来编造了很多神话,赤帝之子斩蛇而起云云,连腿上七十二颗痦子都成了神异之相。所以严格来说刘邦萧何不能和今天的情况类比。

  不过皇帝这么说了,也没人傻到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历史修补工程,把李素出身寒微这事儿从此堵了,不要再提。

  李素最后长揖而拜,谢领其命,从头到尾只辞让了一次。

  这就算是丞相了。

  刘备这才一挥手,让负责宣旨的常侍读了第二道,主要就是关于丞相的待遇问题的。

  一切也完全预料之中,赐了不拜不趋不名,如萧何故事。另外赐丞相可随时随侍虎贲三百人,即使上朝也可以在外殿等候。

  说句题外话,“虎贲百人随侍”之类的待遇,历史上曹操诸葛亮等人都有,其中曹操的还是包含在“九锡”里的一部分,九锡其中一锡就是可以护卫进宫的虎贲。

  曹操的入宫虎贲人数还多一些,而且经常可以随便改,曹操也不止一次让手下人带兵进宫杀人了,伏皇后被抓被杀那次,多少虎贲想进宫皇帝都拦不住。

  但历史上诸葛亮的虎贲百人随护并不是什么僭越,但经常被地摊文拿来攻讦诸葛亮专权架空皇帝、欺君罔上。

  而理由是后来东晋的时候权臣桓温也弄过“入宫时随侍虎贲百人”的待遇,《晋书》上还有一句话说桓温此举是“如诸葛亮故事”,所以地摊文就说诸葛亮这待遇是跟桓温一样篡逆。

  其实用膝盖想想也知道,桓温活着的时候总不至于以奸佞篡逆自居吧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