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章 想总结叛乱成功规律的人都得完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儿,孤也没有立场劝陛下继续坚定决心,这话不适合咱提。”

  李素担忧的这种情况,他身边的一些幕僚,当然也是有意识到。

  爆发新的叛乱,杀点人,这不过是一时的。虽然说人命也重要,但正所谓“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作为丞相,更要看对长远大计的影响。

  张松、桓阶这些幕僚,就安慰李素说:“丞相与陛下相交患难,二十年矣,陛下对丞相言听计从,无有不利。偶有失察,落下些纤芥之疾,也不至于让陛下动摇,丞相切勿过虑。”

  尤其张松跟随比较早,他是蜀地出来的,知道早年的情况,还补充分析道:“且移民实宽乡垦荒之策,至今已超过十年。

  当初在益州时,因益州未遭桓灵以来战乱,人口始终稠密。即使是益、滇分治之后,益州除汉中以外的核心腹地,依然有五百万人,每年都会移出二十万实陇西临洮、河西、或往滇南开拓永昌、哀牢,这不一直很顺利么?

  这次青、兖刁民闹事,那是当地的问题,不是国策的问题。”

  李素听完张松的宽慰后,觉得这事儿不可能这么揭过,依然沉吟不语。

  最后,还是诸葛亮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以古鉴今,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他通盘复盘之后,提出了一种可能性:“恩师,学生以为,此次青兖豪强叛乱,或许背后有曹操当年的谋士余孽作祟。那些谋士也未必多有见识,但煽动没有远见的山中豪强,却完全可以做到。”

  诸葛亮的这个说法,着实让李素眼前一亮,因为他完全没想过这种偏门的可能性,这怎么给诸葛亮想到的解释?

  “何以如此揣测?”

  诸葛亮拿出一本《后汉书》,侃侃而谈。这书还是李素老婆写的,李素自己却没有做到每一句都看透彻、见微知著。

  诸葛亮拿的是《光武帝纪》的下卷,翻到其中一处典故,指出道:“恩师应该知道,据《光武帝纪》,建武十五年时,也就是重新一统天下后的三年,光武帝曾经发动过一起彻查州郡度田造假的的行动。

  当时,光武帝也是希望解决大汉重新一统后,地方豪强依然隐匿战时藏下的田地、人口的行径。而且,建武十五年的这次度田中,也配套实施了一部分的移狭乡无地贫民、隐户至宽乡的措施。”

  (注:刘秀是建武十二年重新统一的大汉)

  诸葛亮说到这儿,先稍微停顿了一下,给李素一些时间反应,主要是让李素可以拿着书亲自对照一下记载条目。

  李素确认了书上所言后,抬头用眼神示意诸葛亮说下去。

  诸葛亮:“那次度田彻查后,对于此前州郡主动上报的上计吏造假情况严重的,都给了严惩,一度罢免、问罪、处决州郡官员十余人。而发现问题最大的地区,也是河北和青、兖,当地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