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63章 利弊优劣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从谈起。

  究其原因,任何战术的继承发展,都需要核心的灵魂组织架构,而百里燕又是组织架构的核心。

  只有当组织架构能够延续传承并不断壮大,新的思想和战术才能普惠大众群体。如果掐断了思想战术与体系架构的有机结合,充其量只是形似的徒有其表。

  苏方信、苏方义兄弟不同于牧莜等钻研战略心术,苏氏兄弟在御客智囊中以研究战术、战法而出名,巧遇百里燕,可谓是志同道合如鱼得水。

  苏方信的点拨,令卢皋陷入了复杂与纠葛。他并不希望咸军引以为长的战法被外军破解,更不希望日后被他国用以对付咸军,而苏方信轻易点破了战法的弱点,对咸国的威胁无疑是巨大的隐患。

  百里燕建立先锋营之初,受制于咸军军力、国力,战术战法不能以数量取胜,因此借鉴了游牧民族不拘一格放荡不羁的游击战术,避敌之短扬己之长,战术的初衷建立在遭遇战,小规模建制的军事冲突。此种时而分散,时而聚集的战法相当有效。

  但兵力规模达到十万,乃至十数万数十万量级,随着战场面积的不断扩展,战线的拉宽拉长,通信的制约,调度效率的下降,纵身的增加,将因通讯、指挥、消息传递等技术性障碍而掣肘。

  小巧精悍的零敲碎打战术,面对随机概率无限增大的宏大战场,马匹的机动力毕竟不是喝汽柴油的战车,人的耳朵眼睛,不是千里眼顺风耳,不可能无限制的给你不知疲倦的奔跑驰骋,无限制的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当规模和空间极大的限制了你的战术宽度,超出了通讯便利范围,溢出逻辑思维的总量,这种小巧精悍的战术战法就会失灵。

  百里燕在讲武堂多次重点明确零敲碎打机动灵活战术的弊端,但受制于咸国的国力,注定了不可能大规模发展规模十万以上的强势骑兵,战术思想本质上有别于大陆军骑兵集团作战的原则。此番遭遇蛮军屡次围剿,正是不了解咸军战术的本质不同,中了咸军骑兵的下怀。

  “卢将军,公子燕既有说过,那他可曾还有其他战法?”苏方信继续追问道。

  “这……本将倒是不曾听说。”

  卢皋矢口否认,事实上百里燕在盛元628年冬季,以叶信所部三万骑兵,做过十万骑兵的模型进行交战,前后持续十五天,共计进行了四次模拟演练,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但从未投入过实战,因为根本用不到,也没有实战机会验证战法是否行之有效。

  卢皋否认,自然是不想此种战法被外人所得。苏方信刨根问底,是相信百里燕此种旷世名将,绝不可能只拘泥于方寸之间,定有更大的战术构想,现在卢皋不说,苏方信也无计可施。

  卢皋是咸王内宫禁军出身,苏方信相信,他也是咸王派来监视百里燕的亲信,否则咸王断然不会将重兵交给一个歧国人。卢皋缄口不说,其他将领更不可能透露只言片语。

  黄昏时,战事基本结束,民军伤亡一万七千余人,毙杀蛮军八千余,抓获活口两百多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蛮军,装备简陋的民军能取得如此战果,已实属不易。贾巴尼斯倘若成功从背后袭击成功,民军的伤亡可能还要翻上一倍不止。

  当然,民军也非绝无好处,缴获的马匹和铁质兵器会优先装备他们,金属的铠甲则会运回后方熔炼重铸,打造更合乎中原人的制式铠甲或者兵器。

  当天夜里,彭毅用六万人替回了白天厮杀的民军,并继挖掘壕沟。

  。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