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九章赵祯的心思_银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这个女儿的性子是多么的倔强。

  没把握的事情从来不做,只要做了就一定能够做成,即便是她高高在上的父皇,也不能强迫她做任何事。

  她之所以会落个温婉孝顺的名声,那完全是她自己刻意营造出来的。

  只要是宫里有头有脸的妃子,女官,宦官都清楚一件事,在这皇宫里,最有钱的其实就是长公主殿下,就连皇后的府库也不一定有长公主库房里的珍宝多。

  淑妃多次要求代替女儿掌管这些财富,不论她用了什么法子,都没有得逞。

  淑妃一上午都在做馄饨,试验了不下十遍,这才挑选了最满意的十余个小馄饨煮了,装在带盖子的白瓷钵子里,用食盒装了,亲自送到官家的书房。

  结果很不巧,官家正在和计相王珅商谈国事,王渐守在外面,不许淑妃进去。

  “大伴,这些馄饨是本宫下了心思的,如果官家现在不用,放一会滋味就不够鲜美。”

  淑妃强忍着心头的怒火,面对在宫中权势熏天的王渐,她不得不忍耐。

  “咱家替娘娘送进去,如今有外臣在,娘娘不方便进出。”

  淑妃只好答应,能随意进出皇帝书房并且不在意有没有外人的宫妃,只有曹皇后!

  王渐并不在意淑妃那张阴沉的脸,如果不是因为她是长公主的母亲,他是懒得去行这个方便的。

  “这么说,朕如今连犒赏自己猛士的银钱都没有了吗?朕记得,仅仅是今年,皇后从内帑中划拨出去的银钱就不下四十万贯啊!”

  王渐听皇帝这样说,缩缩脖子就提着食盒不动弹了,这时候要是凑上去,多半会挨骂。

  就听王坤老迈的声音在书房里响起:“两百六十四个军州,不平安者泰半。

  旱灾一十有六,水灾有七,若非庐陵太守得力,蝗灾将不止蔓延四州。

  原本还不至于此,泉州,广州糜烂,两地市舶司堪称颗粒无收,由此引发瓷器,丝绸,布帛,药材在原产地堆积如山,瓷工,织女所属苦不堪言,

  即便是哥、汝、定、等官窑今年开工之日不足往年三成,商路不畅,何来银钱?

  没有了收息,却有十六万大军正在征战天南,官家,大军一出就是金山银海的往外横溢,只出不进,即便是富庶如我大宋者,也消耗不起。

  好在狄青不负众望,两年之间平定了天南,我们即便是有困难,也不过是两三年的事情,一旦泉州,广州,港口恢复,积存的瓷器丝绸,布帛会重新售卖,而且,因为这几年商路不通畅,大宋的货物到不了海外,那里的人对我大宋的货物更是渴求。

  一旦开了海市,大宋获利更加丰沛。”

  赵祯皱眉道:“铜山,银场,铅锡,榷场,银星和市的结余呢?”

  王坤摇头道:“该收纳入库的已经入库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