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章 小说完笔_从1979开始做文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刊。

  实际上由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期刊密集的创刊复刊,也可以看出即将步入的八十年代,文学是如何的兴盛。

  再有就是军队自己的刊物《解放军文艺》,可惜这本杂志是一本综合性杂志,刊登小说也都是以短篇为主,而且审核起来也更严格,要求更加符合主旋律。

  张伟创作的这篇小说在剽窃后世那部小说的同时,也糅合进了好多自己看见,听见的感人事迹,将9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愣是写成了有15万字的长篇。

  心里略微衡量了一下当下的这些文学期刊,张伟决定还是先向《十月》投稿,这也是原时空小说最初发表的地方。

  还没等张伟寄出稿件,事情就有了新的转机。

  五月的一天,团里来了一位作家,还是什么杂志社的编辑。他是来部队体验生活的,顺便收集一下部队战士们写的战地作品,看看有没有合适在杂志上面发表的。

  团里的宣传干事王辉在一连采访的时候,知道张伟在写小说,他还看过一部分,感觉写的非常不错,就推荐给了这个作家。

  张伟正在连部整理连队的训练计划,来部队探望的家属都已经陆续返家了,战后的宣传总结工作告一段落,补充的新兵也已经到了,新的练兵计划也要开始实施了。鲜花和掌声过后,新的一页又要开始了。

  王辉带着作家到了一连找到张伟,向他介绍道:“张指导员,这位是来我们团采风的作家孙哲同志,孙同志还是帝都的《当代》杂志的副主编。”

  张伟连忙上前握手道:“你好,欢迎作家同志来我们连队采风。”

  孙哲四十多岁的样子,瘦高个,脸特别长,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梳得很整齐,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上衣兜里插着两根钢笔,标准的知识分子的打扮。

  张伟招呼大家坐下后,孙作家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在团部听王干事说你写了一篇小说,就过来看看,拜读一下。”

  其实内心里孙作家是不太相信王辉所说的话的,他虽然说是下来给杂志收集些战地作品,但也都是些短诗,小故事什么的素材,充其量是个短篇小说,但也需要经过编辑的大量修改。

  而这位王干事居然说有位什么指导员,写了一篇十几万字的小说,你以为那是大白菜啊,谁都能种两颗。连他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二十年了,也才写过两篇七八万字的中篇小说,还是没啥影响的那种。

  不过当孙作家听说这位指导员还是一位战斗英雄之后就改变了主意,即使小说没什么发表价值,也可以顺便采访下这位指导员,活着的战斗英雄可不多见,就当是来连队采风了,收集些素材也好。

  他没想到这一改变主意,让《当代》杂志的创刊号捡了块宝,发行之后一炮而红。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