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44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亏了不要紧,就怕更远方的还不够充分信任朝廷的人,因为看到我亏了而害怕新法”。

  这巧妙的说辞,直接把孙乾架在了台阶上不好下。

  幸亏孙乾也是充分讨论准备过了,他知道在朝廷信用上不能有丝毫含糊,所以他立刻拿出了对策:

  “诸位不必担忧,首先本官要澄清一点:朝廷绝无超发之意,第一年多印一点,一方面实话实说,朝廷今明两年确实是比较缺钱,天下重归一统在即,哪里不要花钱?

  另一方面,抄引印刷,确实也是需要不少成本,每一次雕版、刻印、每一批特制的抄引印刷布料的纺纱,都是成本。

  所以,一次性多生产一点,可以把这些成本摊薄。朝廷也是为了节约印钞的损耗,所以不想每年都印。最好开机之后一次多印几年、几年就印一波。

  今明两年多印的话,后年说不定就只印没有年号的无利息普通版了。所以这理论上就不存在超印超发的问题,本来就是打算让大家三年用完的。”

  孙乾解释完之后,一开始提问的人暂时没消化完这些信息,但很快又有其他富商提问:

  “孙使君,您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我们商人也有钱财周转之难。现在朝廷一次性卖数年,对于我们这种家产不过亿的小本买卖,若是也跟进多买,又恐来年经营中再有未知的缺口,周转不灵。

  朝廷既然卖了抄引,就该给一个随时可以赎回、变钱的门路。哪有让人买了后,说好随时能用,实际上却非得多等两三年的道理?”

  孙乾听了,心中冷笑。这些家伙还真是会找借口,家里资产不过亿,就敢说自己是“小本生意”了,大汉朝的小本生意什么时候门槛这么高了!

  可见,还是陛下圣明,司空与刘巴擅长理财鼓励民间工商,短短九年发展下来,成都周边和犍为郡,都富成什么样了!

  好在孙乾也是有准备的,他示意盐铁校尉王连来解答这个问题,显得专业对口一点。

  王连便起身对众富商解释:“诸位不必担心,朝廷知道,你们担心的无非是抄引一旦挤兑提不到货,赎回年限过长,可能导致周转不良。

  不过,以司空和刘尚书的远见,定然早已想到这方面的问题。朝廷为此补充过一条特许,那就是如果出现紧缺资源型的抄引,因为缺货承兑不了对应货物,就允许持抄商人用挤兑抄引另外折抵其他税赋。

  我举个例子,比如盐铁和烧酒,产量是朝廷限制的,所以这三种引有可能在缺货之年出现挤兑。

  但是瓷的烧制和蜀锦、棉布的织造,朝廷从不限制产业规模。只要你们有钱自建织机、磁窑,想扩产多少都可以,只要你们自己卖得出去。

  所以,资源型紧缺抄引在多出来的时候,朝廷会承认你们用于支付织机税、磁窑税,甚至还可以支

  请收藏:https://m.ssqi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